第241章 杨柳兄弟if线2(2/5)
天才一秒记住炫书网,www.xswxsw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口就吃没了。三十个鸡蛋,卖了四十五文钱。陆二保买了十文钱的糖,有个二两重。再割了半斤肉,买了一根没肉的猪肋骨。
家里两个小哥儿在长个子,时常说骨头疼,要吃肉喝汤补一补。糖就留着,哪天他俩闹性子了,就冲泡鸡蛋喝,也能吃红糖鸡蛋。
王丰年会假模假样的把红糖藏起来,不让两个小哥儿看见位置。但他动作很大,两个闭着眼睛的孩子都能判断出方向。实在馋得厉害了,陆杨和陆柳会弄点糖化水喝。一点点糖,就能泡出好甜好甜的糖水。
他俩是懂事的孩子,到了农忙的时候,会在水壶里加点糖,让两个爹也喝糖水。要是他们不弄,两个爹是舍不得泡糖水喝的。
这顿午饭吃得好,王丰年抓紧把肉切了。他们家买肉少,都是切成肉末,嘴里馋肉,就取两勺出来,和面粉,加点青菜,弄成肉丸子,煮肉丸汤吃。平常都是肉末炒菜,一点肉末,混在菜里,几乎都要看不见了,但时不时能吃到一点肉渣,就会让人感到非常满足。
今天做了肉丸子汤,每人得一个小肉丸,吃得唇齿留香。
饭后,王丰年再把大骨头收拾了,这时候不敢炖,要留到夜里,把炉子放到屋里炖。
农家过日子,各家都有眼色。第一,不在饭点串门。第二,不去别家夹肉盛汤。但这两点,在他们家是不存在的。有一人开了头,他家的大门就形同虚设,谁都可以来。
陆杨喜欢听县里的事,因他爱听,两爹去县里以后,都要壮着胆子到处瞄瞄、听听,回来才有东西跟陆杨说。
他们走不了太远的路,最常去的地方是靠近城门口的集市,然后是附近几条街。会看看米粮铺子、油盐铺子、肉摊,也会到裁缝铺买点棉花和布料。
陆杨能听来的事情,大差不离的也就这样。
陆柳也会搭着听听,全当听个故事,对县里人怎么生活,却没什么兴趣。他问陆杨为什么喜欢,陆杨说不清楚,过了几年,这些事听熟了,他有了偏好,才能告诉陆柳,说:“我喜欢听挣钱的事,看县里都有什么营生,那些人都靠着什么挣钱。”
陆柳知道,陆柳会抢答。
可以卖菜、卖柴火、卖鸡蛋、卖鸡、卖粮食,还有各类吃喝、用品,比如糖糕、枣糕、馒头包子,还有糖葫芦、糖人,草帽草鞋、竹筐竹篮、油盐酱醋、大棉袄!
陆杨问他:“那你知道这些东西怎么挣钱吗?”
陆柳说:“卖出去就能挣钱了!”
陆杨再问:“怎么卖?东西哪里来?”
陆柳说:“自家做的,拿出去卖。就像我们家养鸡下蛋,大伯家砍竹子编竹筐,到集市上卖!”
这就是问题了。自家做的,自家有的,才能卖。
陆杨说:“阿平叔不是这样挣钱的,他是从我们家买走的。”
陆柳又生气了。
“他是坏人!”
陆杨也讨厌阿平叔,但不可否认,他从阿平叔身上学到了一个道理。挣钱,不一定要自家有才能挣,低价买入,抬价卖出,同样能挣。
小小的陆家屯,像阿平叔这样的人不少。来他家买鸡蛋的人就有好几家。那县里做生意的人,肯定也有很多这样的。
吃过中饭,他们歇个午觉,就又要干活了。
陆杨也想踏出第一步,他在家里等了又等,阿平叔家里一直有人,他又去田间转悠。田里也总有人在。
他们这才发现自己想法的幼稚之处。盯阿平叔一家有什么用?别的人在,他们同样干不了什么大事。
于是陆杨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,在某个下午,去打了阿平叔家的枣树,捡了一大兜枣子回家。
这是一个很冒险的行为,因为村里很多小孩会来枣树下捡枣子吃。也会摇树。
阿平叔真的会骂人,也会追着他们到家里,不依不饶的让他们把枣子交出来。陆杨和陆柳也跟着其他小孩这样干过,枣子没吃几颗,挨了不少骂。
陆杨下午打了枣,晚上跟陆柳躲在屋里数枣子,在衣裳上擦擦,吃两颗,甘甜得他俩眼睛都眯起来了。
隔天,他们又去。到了晚上,他俩还悄摸摸出门,又打了一回枣子。
连着打好几次,枣树秃了些,阿平叔家里却没有动静。
陆杨还想去,陆柳感到害怕,不让他去。
陆柳说:“再去就要被捉住了,我们捉老鼠就是这样的,放点吃的,骗老鼠出来。”
陆杨警醒了。是他的胆子被喂大了,居然忘了小心一点!
他拍拍陆柳的肩膀,跟他找地方藏枣子。暂时不敢跟两个爹说,怕他俩出门以后战战兢兢的露馅了。
晚上别无他事,兄弟俩熄了灯,躺在炕上说话。
到了红薯收成、枣子成熟的季节,天气转冷,他们又要迎来一个难熬的冬天。
今年攒的柴火还不错,他们一家出门都背着背篓,路上看见柴火,都会捡回家。平常烧渣子多,什么草叶、草条,都会烧,黑烟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