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章 查反诗借机再邀宠 掌税关整治奸猾吏(1/7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天才一秒记住炫书网,www.xswxsw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    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初八,这一天是顺星日,即诸星下界的日子,乾隆在圆明园准备元宵会。今年的元宵会准备得这么早,是因为乾隆想让皇太后早几天看到。八十六岁的皇太后近来身体不适,乾隆往长春仙馆探望,和珅更是百倍尽心相陪。和珅自幼失去生母,对于乾隆的孝顺,自然是心领神会。乾隆对母亲,有无限的依恋和孝顺,更是写了不少母子相聚共庆的诗。

    和珅尽心尽力地为筹办元宵会忙碌,想着乾隆的孝顺,又想起自己的早年丧母,不仅悲从心来,眼角涌出热泪。乾隆见了,奇道:“和爱卿何事伤悲?”和珅抹了泪痕道:“不是伤悲,是为皇上开心,皇上能如此孝顺太后,是太后的福气,也是皇上的福气。奴才想起自己三岁丧母,无福孝顺母亲,心有所感,几滴眼泪就出来了,望皇上恕罪。”乾隆笑道:“这是人之常情,便是太后,我也不是事事都能遂她心愿的。”和珅忙问道:“这可奇了,皇上为一国之君,还有什么事不能办到呢?”乾隆笑道:“等见了,你就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和珅陪同乾隆来到长春仙馆,接太后到清晖阁观灯。太后上舆,和珅亲自与侍卫们抬起凤舆。乾隆道:“和爱卿,让侍卫们抬舆就可以了。”和珅道:“太后身体金贵,其他人抬我不放心,皇上不必担心,奴才还年轻,吃得消!”和珅指挥侍卫们,调整步伐,使得凤舆平稳而行。到了清晖阁,和珅扶着太后下舆,坐在软榻之上。王公大臣、蒙古等国使臣已经到来就座,一同观看盛会。乾隆见太后今晚精神不错,大为高兴,于是写诗记之:

    家宴观灯例节前,清晖阁里列长筵。

    申祺介寿哪崇信,宝炬瑶擏总斗妍。

    五世曾元胥绕侍,高年母子益相怜。

    扶掖软榻平升座,步履虽康养合然。

    观灯完毕,太后兴致颇高,问乾隆道:“我那金发塔什么时候给我做了呀?”乾隆笑道:“不急,我正叫小的们在筹备,所需黄金得备足了。”太后道:“哎,你可不要敷衍我,我这一大把年纪,可得让我见得着。”乾隆笑道:“您就不必挂心上,我自有安排,您只让宫女们把落发收集好就是。”

    原来太后信佛,每日将梳头落下的头发,让宫女收集起来,要用黄金做成一个金发塔来保存。这是太后的心愿,也是乾隆的一种孝道,只不过太后见金发塔还没做成,时常念叨。

    和珅在旁边听得仔细,心想:原来太后的心愿是做金发塔。

    待到送太后回去,和珅问道:“皇上,既然太后的心愿是做金发塔,是何原因至今尚未完成?”

    乾隆道:“现在内务府的财力,你也不是不知道。宫女太监们的月饷,现在都节俭了,制作金发塔的黄金可不是一笔小数目——我何尝不想早点了却她的心愿!”

    乾隆喜好排场,特别大手大脚,四次下江南,加上各种盛会,内务府财政一直是拮据状态。太后或者皇后想办点大事,乾隆都要敷衍许久。谁也没想到这么个风光的皇帝,也有叫穷的时候。

    和珅一向替皇上考虑,他刚刚接手内务府,也知道内务府财政不是十分宽裕,却没有想到皇上也有这种抹不开的尴尬事儿。和珅沉吟道:“内务府的收入,我看崇文门关税这一块,每年没有什么大进账,这不应该呀。南来的客商百姓,都要进这里的,每日都有进账,税收不小呀,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头变小头呢,奴才改日得打听打听。”

    乾隆略微惊异道:“噢,你是说这一块还有文章可做?”

    乾隆并不理会日常事务,也没想过有什么猫腻,不过如果有一个得力的人,能让内务府经济活泛起来,乾隆是再高兴不过了。

    和珅道:“以奴才理财的直觉而言,这一块大有增长收益的可能,如今是何原因,待奴才打探清楚再禀报。太后的金发塔,奴才也要替皇上想着。”

    乾隆欣慰地点了点头。群臣虽然有报国之才,但只有和珅能够分解这种忧愁。

    正月十四日,太后病情加重,到了二十三日丑时,崇庆皇太后崩逝,终年八十六岁。乾隆悲恸欲绝,当即剪发,服白绸孝衣,为太后守孝。并且下令罢朝三日,就在灵堂前长跪不起。阿桂等大臣闻讯而来,祭奠太后。阿桂觉得罢朝三日,于国事不妥,又见皇上悲痛不能自拔,便劝道:“太后驾鹤,也是天寿,望皇上节哀。国不可一日无君,朝廷有些急务耽误不得。”乾隆默然不语,脸色铁青,一味沉浸在悲痛之中。和珅在乾隆身后,陪着默默流泪。他多次陪过乾隆母子欢聚的场面,在乾隆与太后的舔犊情深中,他也能感到一阵阵来自母亲的温暖。那是他缺失的,也是他向往的,同时也能心领神会。他能对乾隆的哀痛感同身受。诸多大臣中,唯有和珅没有劝慰乾隆,只有他陪着皇上流泪和哭泣。和珅哭的不仅是太后,也是自己的母亲,因此情真意切,丝毫不觉做作。

    乾隆以舍清斋为倚庐,守夜三天,从中夜至日暮,水浆不进,到深夜梦醒,悲痛不能自抑,写下《悲梦》一诗:

    游岁黑甜何处乡,从容掖辇袛如常。

    孙曾侍宴列五代,歌舞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