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5章 哥组京城生活日常2(2/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天才一秒记住炫书网,www.xswxsw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说给他师父听。

    当然,他是个孝顺的好学生。他到翰林院,最先翻找的是棋谱。考虑到他师父可能看过这些棋谱,所以他也养成了到处找人下棋的好习惯,随缘抓几个,碰见有意思的棋局,就画下来给他师父看。

    可能是这个孝顺行为刺痛了崔大哥的心,谢岩听话,返京以后从未主动招惹崔大哥,但崔大哥隔三差五就要来找他一回。

    如今过了三年,谢岩也习惯了。

    文书间隔着来,他写一写,再看看书,途中起来遛遛弯,再回值房,校对校对书目。午后同样的流程来一遍,一天就过完了。

    当官会变得寂寞。这和他后来交友时的感觉一样,再是志趣相投,也不敢轻易说心里话,聊学问的时候,也会再三斟酌用词,怕一不注意,就说了些大不敬的话。

    因此,谢岩又常去找崔二哥辩论。整个京城,他最能信得过的人,竟然是这位极为严肃的师兄。

    还有一个原因,谢岩并不懂如何当一个合格的严父。他只能去找人模仿。

    在他看来,崔二哥就很合适。严肃又正义,看起来有威严,待人却和善。他照着样子来,效果还不错。

    这天,熬过上午的差事,他转道出门,去找崔二哥吃中饭——晚上就没空了。

    来时不凑巧,崔大哥也在。师兄弟三人聚在一起,小小的谢翰林不怯场,跟他们有说有笑的。

    崔大哥让他收拾收拾,可以准备去礼部当差了。

    谢岩很感兴趣。他师父给他定好计划了,说他的圣宠来得快,他这几年办了些差事,都不错,都挨夸了,却没有一点升任的消息。

    他问:“是图册的原因吗?”

    崔大哥摇头,说:“礼部要管科举的事,乡试过后,又要筹办会试、殿试,十月还有万寿节,忙得很,正好缺人手,把你弄进去,你跟着忙一阵,等明年殿试后,有些人就要升迁调走了,你刚好留下顶缺。”

    谢岩给他敬茶,“多谢大哥。”

    他真是没有上进心,三年才出翰林,混到礼部去当个小官,跟着打杂,还笑呵呵道谢。

    崔大哥又拿话揶揄他,“还不是老头子催的,不然我才懒得管你。”

    谢岩不懂崔家父子的关系,看崔大哥的性情,便觉得他自小没少挨训斥,现在肯定是对崔伯伯又爱又不好意思言说,只好来挤兑他。

    谢岩不与他计较,转而跟崔二哥说:“这个好,不用早起上朝,我能多睡会儿。”

    已经习惯夜半三更起床的崔家兄弟:“……”

    这小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说一句中听的话。

    他俩也有事找谢岩。

    这样清闲的人,不拿来用一用,实在可惜。

    他们想让谢岩多带几个学生。带学生,就要带十几岁、二十几岁的,性子稳当成熟了,懂得一些道理了,知道刻苦了,教起来省事。而这个岁数的学生,由着他们挑,选个聪明机敏的,教着舒心。

    启蒙是最难的,性子不定,教又不听,也不懂许多道理,还倔。

    他俩还没退下来,忙得很,没空哄小孩,交给谢岩了。

    谢岩拿着筷子,再看两位崔哥哥的脸和两鬓发白的头发,心中情绪复杂。

    平常喊着大哥二哥,把人喊年轻了。这两个都是跟他父亲一般大的人,如今他有孩子了,两个崔哥哥也当爷爷了。

    他答应了,说:“我早想着收些学生,你们给我机会,是信得过我,我会好好教的。”

    这话中听,崔二哥的脸色都和煦了。

    另一边,谢府。

    陆杨有事做。早饭后,他会带孩子们读读书,然后让书童带他们玩字卡游戏。孩子们玩着,他再叫来管家说话,把几样礼单吩咐下去,让人逐一备好,他过几天要去吃酒。再说说家中事务。

    今年中秋的节礼,要早早备上,免得跟赶考的学子碰上,路不好走,耽搁了时辰。

    亲爹干爹都在府城,这份礼少不了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还要给兄弟们准备些京城的时兴玩意儿。

    跟家人来往,各方面都温馨些,从衣物和食物上入手。

    布料、成衣少不了,京城的花样新,传回府城要半年过后,他们现在送回去的是冬衣,今年过年的时候都体面好看。

    中秋的礼,少不了月饼。京城的酥皮月饼出名,往年都吃过,都会晚一些捎带回去,月饼是到年节的时候才吃上。他会送几个银饼子给小孩子们。

    这个小孩子,也包括他弟弟。

    照着去年的礼单,差不多的样子,再做些细微调整。

    早听说过京城居,大不易。真住过来,才知道有多不容易。

    安家才是第一步,安家之后,家人吃喝够了,又要衣着打扮,打扮体面了,又要置办些好的衣服首饰,出门在外有面子。

    外头的面子挣到了,又要在家里攒家当。各处的摆件、字画,甚至家里的桌子椅子、碗碟杯盏,都要一样样置换好的。

  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