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3章 · 番外3:向前走,向上走!(1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天才一秒记住炫书网,www.xswxsw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林巧枝这一生很幸福。
  她奔走在振兴民族工业的道路上。
  亲眼见证了祖国的强大!
  从一穷二白,到自力更生。
  到奋力追赶。
  第一艘航空母舰出坞下水。
  第一架全自主研发的战斗机翱翔于天际。
  从激昂振奋,热浪盖过一切。
  到喜闻乐见,快乐调侃着国富民强。
  人民群众形容军舰下水像是“下饺子”,亲切地称呼大型运输机为“胖妞”……
  多好呀,饺子白白胖胖的滑进水里,锅里都飘满了。
  甚至还会像形容大饼一样编出快乐小曲:“你看这个舰它又长又宽,你看这个艇它又大又圆~”……
  战争的乌云远去,新时代的小孩坚定的相信战火不会降临这片土地,在世界乱打中,调侃着我们在“百团大战”“电商大战”
  曾经全民动员挖出来的防空洞,不再是让人紧张又焦躁的核打击阴云,大家在里面纳凉,甚至在里面开起了火锅店。
  三五好友约着进来,吃得喜笑颜开:“孃孃,再加份毛肚!”
  林巧枝很喜欢看这些。
  有一种粮食满仓的幸福感。
  他们的领海里,再也不是破破烂烂的小破舰了。
  他们的领空上,再也不是百年前被人随意进出的无能为力了。
  无论天空、大地、海洋,现在的中国都已今非昔比了!
  这是一个奇迹,只有种花家才能创造的奇迹。
  她参与了这个奇迹,是万万千缔造者中的一名。
  她儿时的、少年时的、青年时的所有志向和愿望,都完成了,都以拼尽全力的姿态,绽放在这场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盛大奇迹里。
  成为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  她许多功绩都没有公开,一笔笔记录在那份绝密档案里。
  那份浸染着少年巧枝赤诚报国心的档案。
  从江城红旗厂起,几经辗转,层层加密,最终在首都封存。
  和她在首都住所中那满屋子笔记一起。
  是的。
  林巧枝在首都的住所。
  是一栋小别墅一样的红砖小楼。
  和梦里梦到过很多次的“大院”很像。
  她在梦里,很多次看到过这样的地方。
  不同的是,
  梦里嫁进大院。
  她自己走进大院。
  成为这栋小楼当之无愧的真正主人。
  有专人照顾她的寝食起居,调养她的身体,护卫她的安全,让她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理想、追求信仰。
  随着档案和笔记一起封存的。
  还有一个带锁的木盒子。
  里面装着她和宋同志几十年来的通信,工整的钢笔字迹,写满了两种不同的、又相同的信仰。
  ——我们的麦子熟了,金灿灿的,压弯了麦穗的腰。
  ——我们的剑锋打磨锃亮了,坚不可摧的,是大国的脊梁。
  与世长辞时。
  她和他,还有这一路的同志们,可以问心无愧的说:
  今时早已不复往日,我们站起来了!
  新中国的强大与和平,不是求来的,不是靠谁的,是原子弹、是洲际弹道导弹,是农业,是大工业,是无数劳动人民倾尽一生搏来的!
  劳动人民万岁!
  ***
  林巧枝的档案封存着。
  尤其是中年后的部分,一直是最高的保密等级。
  她的笔记塞满一屋子。
  足足能布置一个小型图书馆,成为许多后来者梦寐以求的,想要研读的资料。
  这些资料,一直到百年后,才逐渐脱密。
  写入教材,拍成电视剧。
  尤其是她广为流传的青年时期,坚定的、顽强的、意气风发的红色信仰,是她的,是那个时代的——不朽勋章。
  2099年。
  #林总工档案脱密 (爆)
  【人民海军一百五十周年庆典之际,林总工的档案解密!!】
  主楼:祝人民海军生日快乐!150年从无到有,从弱到强,筚路蓝缕,向海图强!!
  1L:“没有制海权,就没有稳固的海防!向所有人民子弟兵致敬!向所有投身于海防建设的科研人员致敬!”
  2L:“天,我说最近几年林总工的消息怎么这么多,居然真的等到脱密了!!还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!”
  3L:“林总工从二十几岁起投身海军科研,一辈子都在为走向深蓝的梦想而奋斗啊,这么久档案才解密,在当年得有多惊艳啊!”
  4L:“要是林总工能看到今天的人民海军就好了。”
  5L:“呜呜呜看到直播真的好想哭啊,前阵子看海军历史大剧,自沉黄海的邓世昌,决心死战兵败殉国的丁汝昌,就是一个开篇就把我看哭了!后面黄海、台海、南海……我们真的太难了,小艇打大舰、手雷炸军舰,要是所有这些投身海军海防的人都能看到咱们现在的强大就好了。”
  5L:“+1我哭得好大声,都是看了剧的后遗症,我说什么突然拍这么好的海军历史大剧,原来在这里等我!”
  7L:“这么看的话,之前传来传去的‘抢人大战’最后还是海军这方面胜了吧?”
  8L:“起初我也以为是的……直到我看到了林工参与的项目历程。”
  9L:“起初我也以为是的……”
  10L:“那最后是谁胜了?”
  11L:“不好说。”
  12L:“……说不好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