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九章 开场即扎心,团队即无敌(2/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天才一秒记住炫书网,www.xswxsw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变方向,在这一刻,他用出的介招赫然是:
  ——山姆高德!
  而且,还是科比自己改良过的山姆高德!
  因为,就在苏枫判断出科比打算通过山姆高德来改变他突破方向的这一刹,顺着苏枫提前移动的脚步,科比的右手指尖已经在不经意间拨动了一下篮球。
  这是……
  山姆高德接体前小幅度变向!
  苏枫前世,作为乔丹之后的一对一之王和一打二达人,这种体前小变向可以说是科比的拿手绝活之一。
  甚至在他未来的退役之战里,他还曾用这招戏耍过爵士的球员。
  唰——!
  球场上,在抹开苏枫的同时,科比迅速完成了出手,为湖人先得两分。
  2比0。
  而在进球后,科比还做了一个经典的拔枪庆祝动作,然后顺带得意地对苏枫挑了挑眉毛。
  此时此刻,他那神气的表情,仿佛在对苏枫说“苏大人,时代变了”一般……
  得……
  苏枫现在可算是明白,他的【弑神者】徽章为何会如此设定了。
  因为在他想来,介一定是万能的系统已经提前预判到了自己那疯狂被挑衅的未来。
  正所谓屠龙少年终成恶龙,眼下,打败苏枫对于其他同时代的外线球员而言,简直就是一本万利。
  喏,瞧,那个洛杉矶的爆炸头,不就是因为沾了是苏枫高中同学的光,所以人气才这么高么?
  GTMD苏枫!
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
  场上,在科比单打苏枫得手后,轮到猛龙进攻。
  而就在科比以为苏枫会以一记Answer.Ball来回应自己时,球场上,一道可恶的人墙却忽然挡住了科比的退路。
  来自小奥尼尔与苏枫的挡拆。
  在拆完后,小奥尼尔迅速退到了三分线弧顶的位置。
  而本来想和科比直接换防的霍里,在注意到小奥尼尔撤得如此靠后的情况下,也把注意力放到了苏枫的身上。
  可是……
  啪——!
  说时迟那时快,持球的苏枫突然将球回给了小奥尼尔。
  科比:“???”
  不是……
  苏枫竟然传球了?
  在这一刻,如果把科比的心声翻译成网络语言,那大抵便是“爷青结”。
  而三分线外,在接到苏枫这记质量一般的击地传球后,因为面前无人,小奥尼尔在调整了足足两秒后,方才垫着脚尖将篮球给扔了出去。
  事实证明,下水道式传球,根本就不需要组织能力和传球质量。
  反正投不进都是队友的锅!
  唰——!
  虽然在夏天开发出了远程慢射打击能力,但是新赛季迄今为止,小奥尼尔还没有在三分线外出手过。
  结果,在他命中这记三分后,湖人的那个奥尼尔顿时不淡定了。
  为什么大家都叫奥尼尔,你却能投三分?
  这TMD不公平!
  2比3。
  “哟呵,没想到小奥尼尔居然还藏着一手三分,要知道,像他这样的大个子,在NBA会投三分的可不多见。”大天朝电视台,张指导惊讶地说道。
  在90年代末这会儿,虽然不少内线球员都有撤空能力,但是敢投三分的大个儿确实不多。
  因此,在小奥尼尔命中这记三分后,大伙儿才会觉得这是一件新鲜事。
  而场上,就在苏枫与小奥尼尔击掌退防的时候,科比却是在第一时间跟了上来,用他的眼神拷问着苏枫的灵魂……
  苏,告诉我,你是不是被人给魂穿了?
  如果你被人给魂穿了,你就眨下眼!
  苏枫:“……”
  MD,神经病啊!
  传个球怎么了?
  我难道是那种打球很毒瘤的球员么?
  港真,苏枫感觉自己被这个时代给误解了。
  因为试问,在这支猛龙队里,还有谁比他苏枫打得更团队?
  球场上,湖人进攻,这次苏枫故意把科比放进了低位。
  而一旁,在注意到自己那可爱的皮蓬已经去到低位的情况下……
  本来准备用自己的“大威天龙”来制裁猛龙的奥尼尔只得悻悻地退到了一边。
  没辙……
  这篮球场上,低位就这么点儿地方,他奥尼尔总不能在此时冲到禁区里,把科比给一脚踹出去吧?
  苏枫前世,为了争夺在低位的单打权,鬼晓得科比和奥尼尔场上场外撕过多少次比。
  然而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。
  前世奥尼尔和科比撕逼,那是在他们已经拿到总冠军之后的事情。
  说白了,看上去这俩人是在怄气,其实这俩人也是在争夺夺冠之后的“声望蛋糕”。
  毕竟无论是奥尼尔还是科比,这俩人都不是那种甘居人下的性格。
  然而……
  现在这支湖人别说夺冠了……
  甚至就一个苏枫都快把他俩给压得踹不过气来了,因此,哪怕这赛季开始后,科比增加了他在低位的进攻次数,奥尼尔也不会多说什么。
  不过,苏枫把科比诱到低位,也并不是为了挑起奥尼尔与科比之间的战争。
  而是因为,苏枫清楚,就算科比今晚手感逆天,他在低位的威胁也没法与奥尼尔相比。
  什么叫做对比赛的阅读能力?
  介就是对比赛的阅读能力。
  通过诱敌深入,减少奥尼尔给己方内线带来的压力,在这短短的一个防守回合里,苏枫作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